和声连接的基本原则

和声连接的基本原则

调式内各个和弦都已经归位了,分别进入了主功能、属功能、下属功能三组中,和弦连接以后就靠它们来进行连接了。

但是无论是大调还是小调,除了自身的主、下属、属以外还包含了其他的音符以及构成的和弦。以C自然大调为例:C、F、G为主要的和弦,Dm、Em、Am、Bdim就是小弟了;如果是A自然小调,那Am、Dm、Em为主要和弦,C、F、G、Bdim就是小弟了。所以要想做大调还是小调,就看你以哪种和弦为主了。

接下来就是大量的和声连接了。

连接模式一:主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

C自然大调:C—G—C

A自然小调:Am—Em—Am

拿起吉他试一试声音效果吧。

但是这些还不够,那么就需要一个新的概念了:替代和弦。

替代和弦

只要是功能组里的和弦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,比如主功能内有C、Am。其他功能组也可以相互替换,比如:

C—G—C就可以替换为:

Am—G—C

Am—Em—C

C—Em—C

……

如此,出来的和声连接就会有很多很多了。

这种和声连接虽说合理,但不一定好听,所以可以选择好听的和声连接,备着以后也许会用得上。

连接模式二: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主功能

C自然大调:C—F—C

A自然小调:Am—Dm—Am

同样是使用替代和弦,也能得到很多的连接:

C—Dm—C

Am—Dm—C

C—Dm—Am

C—F—Am

……

以上两种和弦连接可以相互连接,也可以连续使用。

连续使用:

主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……

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主功能……

相互连接:

主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主功能……

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主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……

如果将相应的和弦放在这些连接里,再配合替代和弦,那岂不是非常非常多了?是的,没事,理论终归是理论,实际运用会很灵活的。

看下面的一个和声连接:

C—G—Am—F—C—G—C

是否耳熟呢?唱一唱《真的爱你》,就是这首歌的和声连接,再看看他们的功能连接:

C    G    Am    F   C   G    C

主功能 属功能 主功能 下属功能 主功能 属功能 主功能

是不是很神奇?这样的歌曲的和声原来就是这两种和声连接的模式啊!

连接模式三: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

C自然大调:C—F—G—C

A自然小调:Am—Dm—Em—Am

拿起吉他试一试声音效果。

这个连接也叫做完美连接,为什么说是完美连接呢?因为主功能是稳定的;下属功能不稳定;属功能极不稳定。也就是说这个连接就像是一个故事在发展,开始时和谐,再发展、高潮,完美结束,类似“起承转合”。

使用替代和弦来试一试:

C—F—G—C可以替换为:

C—Dm—G—C

Am—F—Em—Am

Am—Dm—G—Am

……

那如果是C—Am—F—G是属于什么样的和声连接呢?C与Am都是主功能,所以这个连接应该是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属功能,是这个连接的前半部分,这个可以进行分割,一般是两种方式分割,要么前三种在一起,要么后三种在一起:

主功能—下属功能—属功能

下属功能—属功能—主功能

无论是哪一种都是连接模式三的变体,很多音乐风格的和声都需要完整或分割的连接方式,具体的情况要分析才行。

前面所学习的三种和声连接方式,都属于古典音乐中使用的方式,流行和摇滚音乐作为近现代的产物,它们的和声除了使用这三种方式以外,又多了一种连接方式,就是接下来的形式。但是古典音乐则是完全禁止使用下面这种连接方式的。

连接模式四:主功能—属功能—下属功能—主功能

C自然大调:C—G—F—C

A自然小调:Am—Em—Dm—Am

同样是使用替代和弦,也能得到很多的连接:

C—G—Dm—C

Am—G—Dm—C

C—Em—F—Am

C—G—Dm—Am

……

这个和声连接只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中使用。举个例子:Coldplay是英国著名的乐队,他们有一首作品《Yellow》,郑钧也曾翻唱过,中文名叫作《流星》,这首歌就是这种典型的连接方式。

所有学习过的和声连接都可以相互连接,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连接系统,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慢慢去尝试。

和声连接如同衣服搭配,可以将你打扮成各种感觉,每个人的偏好不同,所喜欢的视觉效果也不同,和声就是听觉效果,努力尝试各种不同的连接吧,你会发现很多惊喜的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和声连接的基本原则